李氏针灸-精彩呈现
百余年的李氏针灸沉淀
理、法、方、穴的完整性与系统性腧穴组方的唯用而尊凤眼补、龙眼泻的捻转补泻法的创新发展与完善烧山火、透天凉的创新与改进李氏针灸的补与泻几代人的不断创新发展完善而形成
1烧山火:将针刺入腧穴应刺的深度,得气后,拇食二指向补的方向紧搓,捏着针柄不动,然后指力均匀的适度适量向下按压(针身并未改变原来的深度),约0.5~1分钟后,其温热感便可逐渐产生,产生温补;若烧山火用于温散寒邪,则拇食二指向泻的方向紧搓,捏着针柄不动,然后指力向下按压,使之逐渐产生温热感。
2透天凉:将针刺入腧穴应刺的深度,得气后,拇食二指向泻的方向紧搓,捏着针柄不动,然后指力均匀的适度适量向上提针(针身并未改变原来的深度),约0.5~1分钟后,其清凉感便可逐渐产生,产生清凉;若透天凉用于清热,则拇食二指向补的方向紧搓,捏着针柄不动,然后指力向上提针,使之逐渐产生清凉感。
3凤眼补:术者与患者对面位置进行捻针,双手大指向后食指向前,其拇指与食指间所形成的空隙似凤眼,即为补法。补法:刺激力度较轻,捻转角度较小,捻补后不留针,不等针感消失即拔针。施用补法,得气后,连续捻补3~5分钟后拔针,即补法不留针。
4龙眼泻:术者与患者对面位置进行捻针,双手大指向前食指向后,其拇指与食指间所形成的空隙似龙眼,即为泻法-龙眼泻。泻法: 刺激力度较重,捻转角度较大,捻补后需留针,等到针感消失方拔针。施用泻法,需留针。留针时间为20~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5~10分钟捻泻一次,每次捻泻约0.5~1分钟,如此可以捻泻2~4次。当后一次捻泻后须留针3~5分钟,待针感消失后方可拔针。
1补法配合烧山火→在连续捻补后即刻配用泻法配合烧山火→在留针期间捻泻后配用泻法配合透天凉→在留针期间捻泻后配用泻后补→得气后,连续捻泻1~2分钟,留针10分钟,然后连续捻补3~5分钟就即刻拔针。
实例:八珍方
李氏针灸经典配穴妙方
【腧穴组成】 针补双合谷、三阴交。
【范围】
1、气血亏虚证:如、眩晕、虚劳、心悸、、崩漏、缺乳、偏瘫、眼病等。
2、肢体筋骨经脉病:凡因气血亏虚引起的和伴有气血亏虚的肢体筋骨、经脉病,如半身不遂、肢体疼痛、肢体麻木、痿证、关节炎等。
3、其他病证:凡病情发展到本方证阶段的病证,出现的久疮、月经不调等。
【方正简解】
1、 腧穴功能:本方为气血双补的代表方。针补合谷、三阴交之所以具有气血双补作用,气血亏虚证和伴有气血亏虚状的诸多疾病。三阴交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施用补法,具有养血的作用,
2、病因病机:主要是气与血二者亏虚而为病。
李氏针灸大的特点理、法、方、穴的一体性、完整性和系统性
课程授课内容
一、中医四诊,中医针灸基础知识
1、针灸起源
2、针灸治病原理
3、针灸
4、针灸补泄手法
5、烧山火透心凉针法
6、针灸的迎、随、补、泄,提、插、捻、转。
二、李氏针灸:
1、高血压
2、糖尿病
3、
4、中风后遗症
5、更年期综合症
6、类风湿
7、颈椎病
8、腰间盘突出
9、痛风
10、胃病
11、女子不孕
12、冠心病
13、子宫肌瘤
14、乳腺增生
15、痛经
16、
17、前列腺炎
18、
19、青春痘
20、鼻炎
21、近视眼
22、等病例
教授学员掌握李氏针灸病例,辨证论治。
李氏针灸烧山火透心凉临床实战班
长春其他教育培训相关信息
13小时前
1天前
3月29日
3月26日
3月25日
3月24日
3月21日
3月20日
3月19日
3月18日